跳到主要內容區

【歡迎踴躍蒞臨參觀】:113/4/16(二)-113/10/26(六) 清華大學文物館「科舉」特展

113/4/16(二)-113/10/26(六) 清華大學文物館「科舉」特展 💜

🔎 展覽時間:113/4/16(二)-113/10/26(六) 11:00-17:00,7/15-8/15休館

🔎 展覽地點:國立清華大學旺宏館(總圖)1樓文物館展覽廳

🔎 展覽網址:https://nthumuseum.wixsite.com/imperial-examination

🔎 展覽簡介:

科舉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自從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 ,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末代科考為止,連綿了一千三百多年。這期間文官產生的大宗即是科舉制度,廣大的士子進入了科舉考試之門,即進入廣義的士大夫集團的社會。科舉中不中舉,決定了士子一生的命運。中國社會如果作「社會階層的分析」,「科舉」可以視為一個檢證的標準,科舉大門的門內與門外,中分了中國社會為兩個板塊。

在中國的文官產生制度中,科舉是相對較公正的制度,隋唐以下的名官諫臣、文人雅士多是出身科舉集團的成員。士子在朝為官,參與朝廷政治事務;退居返鄉,則成了一鄉意見領袖的鄉賢。台灣士子亦曾在科舉中崢嶸。這種模式成了千年來中國社會的穩定結構。民國來,新國體建立,但中央政府機構的設計(如考試院)、公務員產生的機制(如普考、高考)、大學與研究機構的運作,仍可看到科舉制度深遠的影響。

2024年正逢甲辰,重新觀覽科舉文物,可以體會傳統華人社會科舉文化內涵,並且思考一項制度對國家、社會,乃至於個人的影響。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