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館【烽火尺牘──1949的戰爭記憶特展 Wartime Correspondences: Memories from the 1949 Battles】

ImgDesc

文物館【烽火尺牘──1949的戰爭記憶特展】
展覽日期:2022.11.29 ~ 2023.01.18 
展覽地點:旺宏館一樓文物館展覽廳
展覽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8:00(週日、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在傳統文學類別中,尺牘自成一類,它最易見出作者真情,也最具文學的社會性連結。1949的中共建政、國府遷台是二十世紀極重要的歷史事件,兼具國史與世界史意義。
本展覽以內戰時期的重大戰役為背景——遼西會戰、平津會戰、徐蚌會戰、海南島、舟山群島等諸多戰役串起了此時期的歷史行程,展出的手札是連天烽火下人民的史記,逃難與奮鬥、苦難與救贖、絕望與期待在這些手札中交晃呈現。

【展覽子題】

● 戰火:從東北到海南

1949國府渡海事件最重要的意義是兩種文明的競爭,也是兩種體制的競爭,也是兩場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與1949年共產主義革命)意義的競爭,因而也造成了兩種「一個主權,兩個治權」的中國的競爭。造成兩岸激烈對峙格局的決定性力量來自戰爭,1945年抗戰勝利後,緊接著就是國共的內戰,全面決裂則始於1947年。國共內戰之慘烈不下於對日抗戰,內戰中幾場著名的戰役如東北會戰(遼瀋戰役)、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其規模之大,戰況之烈,在廿世紀的全球戰史上也是少見的。
戰爭是文明之母,這是哲人玄思的觀點。對當時的當事者而言,戰爭即是災難,徹徹底底的浩劫。本主題展示1949事件著名戰役的當事者之證詞,從東北到海南,從川陝到舟山,每封手札都迴盪千千萬萬戰士的吶喊聲與百姓的哀吟聲。

● 流離:親情、友情與生活

1949年前後從大陸逃難到臺灣的人數是臺灣史上單一事件人數最多的一次,它的影響之大,也超過了以往各次的移民潮。此波渡海事件的複雜及意義也可上比宋代的建元南渡與晉代的永嘉南渡,具有文明中心南移的作用。1949的國府渡海事件也是全國人民的流離事件,許多被連根拔起的百姓在命運的壓擠下,不由自己地到了臺灣,流離是他們的生命印記。
流離是中國古老詩歌的主題,也是二十世紀文學的重要議題,本主題展覽的手札不是傳統意義下的文學,卻同樣展示了離散文學的內容:戰爭屠殺、通貨膨脹、白色恐怖、家庭離散、獸性再起、規範失效。但災難中也迴盪了親情與友情的呼喊,永劫不磨的人性。這些手札是作者無意創作的文學作品,是皇天假借人手抒發的歷史輓歌,它們是當代的〈麥秀〉〈黍離〉,也是一組更悲壯的〈哀江南賦〉。

――――――――――
展覽網頁|https://nthumuseum.wixsite.com/1949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
協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區域創新中心

 

Traditionally correspondence stands as a category of writing on its own, a channel most telling of the author's feelings and a literary social conne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in China in 1949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o Taiwan were events of tremendous historical importance in the 20th century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This exhibition is set against the major battles during the civil war period in China. Warfare including the Battle of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Battle of Pingjin, Battle of Hsupeng, and battles in Hainan Island, Zhoushan Islands, and many other places are nexuses in Chinese history. These letters, filled with accounts of flight and plight, anguish and redemption, despair and hope, represent records of people under fire.